科曼会被打败吗?

中华青年网 2015-06-25 17:21:31

  人们常常把医疗器械行业和IT行业做类比,同样产品为王、科研是第一生命力、渠道很重要……然而,和IT行业生态环境有所不同的是:医疗器械行业的业界老大或许更高估了自己的贡献,而忽略了新生力量;或许更迷恋自己的地位,而任性绞杀同行。

  从行业生态来说,任何行业都需要鼓励新生力量,才能维持生态发展,只有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才能让整个行业做大做强,这才是大企业、老大哥存在的意义。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龙头企业的迈瑞,却背离了其行业老大的原本位置。

  5月22日下午,迈瑞与科曼两家公司的专利权案件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这并不是迈瑞第一次使用诉讼战的形式攻击对手,2014年7月8日,迈瑞与同行业理邦公司为期三年的知识产权拉锯战结束,而这一马拉松式知识产权战的开始时间,则富有深意地选择在理邦公司路演的前三天。

  迈瑞起诉科曼的四项诉讼中,有两项是因为销售美国马西莫(masimo)公司产品,成为美国公司专利侵权案连带责任方,而按照专利法要求,能提供合法来源的销售行为并不承担赔偿责任。另外一项是前迈瑞员工泄密案,早已盖棺定论与科曼无关,再次被起诉显得别有用心。第四项起诉也是颇有争议的流量传感器及安装组件的专利技术主张,众所周知流量传感器已经应用于多个行业,在麻醉机和呼吸机领域已使用多年,科曼已申请专利复审委员会支持,其流量传感器的部分权力要求已宣布无效。

  一系列的起诉其实只是引子,迈瑞随后更是对科曼的贷款银行施压,控制科曼的现金流,并四处散布谣言称科曼已经“被打垮”。事实上,果真如此吗?科曼会被打败吗?是否迈瑞如此下力气的诉讼加上其他不入流手段,都证明科曼是块硬骨头?

  我们来看看科曼的崛起之路,2012年,科曼医疗的C60——全球第一款新生儿专用监护仪正式出炉。虽然产品注册时发现医疗器械产品分类中只有病人监护仪和多功能监护仪,导致C60无法注册,但在历经重重困难之后,C60注册成功;虽然C60上市后又遭遇业内几大代理商泼冷水,但新产品研发前的市场调研让科曼医疗坚信,只要是能够满足最终用户真实需求的产品就一定有市场,于是科曼让最终用户——一线的医生和护士免费试用科曼的监护仪,让他们来评判自己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科曼医疗不仅与用户直接建立起信任,而且经过试用与反馈,产品的设计、制造都有很大改进。两三年的功夫,科曼医疗就在新生儿专用医疗监护仪领域大幅度拉开了与对手的差距。科曼由此获得飞速增长,重新改写了市场格局,打破了医疗器械行业原有的平衡,即迈瑞曾经独大的市场份额被科曼逐渐分食了。

  事实上,决定一个产品能否被认可,并非渠道、并非原本的行业地位,商业时代的成功都是围绕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而诞生。最近最火的企业管理、创业创新类推荐书——《从0到1》作者彼得·蒂尔,有一句很知名的话:创业最大的危险是迷信自己 。作为PayPal公司的创始人、Facebook的第一位外部投资者、全球最大餐饮分享网站Yelp投资人、全球最大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的早期投资人、Airbnb的早期投资人、如日中天的特斯拉汽车早期投资人,他是有资格这样总结的。迷恋自己的位置,正是迈瑞最大的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成功永远只是暂时的,挑战才是永远的,不断思考怎样准确把握未来方向,并将思考的结果反作用于公司的日常经营与战略制定上,才是应对挑战的积极做法。当企业把精力集中放在这样的恶性竞争上,怎么能高效地发展自己呢?

  还要提醒的是,企业的不正当竞争不要选择无意义的诉讼之路,会在法理上站不住脚。至少从科曼来看,一直以来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出了很多工作,有良好的纪录。如果执意选择浪费公共资源,而不是采取建设性、有意义的竞争方式,最终会收到来自市场的报复。被用户识破真面目,结果或许比预见的更严重,品牌建设的难度会比恶意竞争难度更大,但愿迈瑞不要陷入“失道寡助”的尴尬境地。

  而再问一次科曼会被打败吗?面对竞争对手,是企业发展中的必经之路。那么正确的态度是什么呢?林肯的话或许是很好的建议:消灭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竞争对手变成自己的朋友,那么我们或许真的能一劳永逸。

  当市场要求企业不断加快创新速度,当全球化的压力越来越大,短兵相接的竞争对手也可以在不损害各自竞争优势的前提下,结成战略联盟。即便双方无法合作,也不应在竞争中失去风度,甚至是完全变形扭曲自己,那样的迈瑞品牌会在用户心目中一落千丈,那样的迈瑞产品无法让用户用得踏实。

  最终,用户才能决定一个产品的未来,市场才能验证一家企业的成败。

相关报道

标签: 科曼